欢迎来到色如死灰网

色如死灰网

今年首次降准!央行释放5300亿资金,专家:短期内对股市影响有限

时间:2025-07-06 14:31:59 出处:综合阅读(143)

原标题:今年首次降准!今年降准金专家短央行释放5300亿资金,首次释放市影专家:短期内对股市影响有限

靴子落地,央行亿资央行如期降准。期内

4月15日,对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响有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降准金专家短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首次释放市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央行亿资金融机构)。

同时,期内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对股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响有限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今年降准金专家短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首次释放市影本次下调后,央行亿资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而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此外,多家券商在研报中提到,参考2020年以来的5次降准后股市表现,降准公告后,沪指次日及后五日上涨概率达80%,创业板指次日及后五日上涨概率超60%。

但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降准短期内对股市影响可能有限。“长期来看,降准对股市的正向作用可能更多体现为,获得政策支持企业的股票成长性更好。降准对期货等其他市场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降准的迫切性

早在两日前(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降准之事。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此前,市场对于降准的期待已然达到沸点,甚至有市场分析师一度指出,不排除“双降”的可能性。

对此,连平认为,当前暂不具备直接降息的条件。“当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降至1.5%,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再次下调可能会损害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维持贷款利率相对稳定较为合适。”

从近期的经济数据来看,3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跌破荣枯线,制造业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刻画的动能指标降至-0.1,2020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值;3月进口同比下降0.1%,2020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央行城镇储户调查数据显示,“更多储蓄”与“更多消费”的占比差距拉大至31个百分点,与2020年一季度持平。

同时,在央行3月份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显示,3月新增信贷和新增社融虽然大幅高于预期,但结构并未明显改善。新增信贷主要靠企业短贷和票据贴现支撑,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为疲弱;社融主要靠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融资支撑,由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并不顺畅。

为此,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央已在近期多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其中,4月7日召开的座谈会上还明确指出,当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大,要着力帮扶他们渡过难关,并提出“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已出台的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拟推出的尽量提前,同时研究准备新的预案”。

这个预案在4月13日揭晓了。当日晚间,国常会放出“降准”预期,并重点提及“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据研究部统计,目前同业存单与MLF利差水平已经回到2021年12月6日宣布降准前的水平,反映出目前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增大。

另外,连平在采访中指出,当前大型与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均具有支持财政发力、让利实体的政策需求,全面下调存准率可以有效调节其资金结构,增加可用资金,降低负债成本,扩大新增贷款规模,助力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也认为,有必要通过货币政策向市场投放适量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鼓励银行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提高实体企业的融资可得性。

从14日早间的市场利率看,这个预期被市场充分消化和认可。截至15日收盘,隔夜SHIBOR报1.3390%,下降21.30个基点;7天SHIBOR报1.8220%,下降8.3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3360%,下降0.7个基点。

连平指出,现阶段央行更多的是通过调整OMO、MLF等政策利率,进而推动D、LPR、企业贷款利率等市场利率相应调整。同时,降准释放的资金成本要远低于央行再贷款等其他工具利率。

为何选降准而不是“双降”?

在4月13日国常会放出“降准”预期之后,市场便纷纷预期,15日中国人民银行大概率会安排降准。甚至有分析师指出,不排除“双降(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

然而,降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掣肘。

其一,从市场基本面看,中国央行还需考虑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分化情况。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经正式启动加息,流动性收紧之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线走高。4月11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2010年以来的首次倒挂,引发市场担忧。

对此,中国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认为,降息将受制于中美利差明显收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资本外流压力。

无独有偶,连平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直接下调政策利率可能会加大资本流出与人民币贬值压力,需要相对谨慎。同时,降准与降息叠加后的政策效果可能过大,容易推升市场杠杆率,增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从生产端看,PPI(生产物价指数)仍然偏高。3月PPI数据显示,当月PPI同比上涨8.3%,超出预期,这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仍在快速飙升。“这也意味着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大。”王静文说。

其次,4月初国常会上曾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实现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这也可以看出,决策层对于物价走高仍然较为忌惮。”王静文说。

因此,尽管美联储5月加息之前仍是中国降息的窗口期,但由于受到以上因素制约,王静文认为,决策层料将优先选择降准操作。

利好房地产和基建,但短期对股市影响有限

虽然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上,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但不少分析师仍强调称,中国央行将在宏观政策上坚持“以我为主”。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提到,据2016年初的情况来看,降准后利差未必一定大幅缩窄。中国央行为了稳定经济将允许中美利差短期内低于舒适区间。外加,目前名义利差不再是汇率的锚,外资持债规模占比较小,因此资金流出导致金融账户顺差缩小的影响有限。叠加,目前经常账户对汇率仍有支撑,人民币将在多空力量下或继续双向波动。因此,该团队认为“中美利差的不断缩窄和汇率波动不会阻碍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值得注意的是,连平表示,货币政策的宽松能进一步配合财政政策,将对金融产生更大的支持力度。“一块钱的财政投入一般需要3倍到4倍的金融投入,而银行业作为支持财政政策发力的主力军,降准可以推动银行支持财政发力,达到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效果。”

因此,他认为,在现有的基础上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不排除2022年下半年有再次降准的可能性。

此外,连平还称,降准对市场的影响还将利好债市、房地产行业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对于房地产行业,降准能够增大银行流动性,在现有的监管要求下,可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贷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改善房企金融环境;同时降准还可能会推动五年期LPR小幅下行,刺激个人按揭购房需求。而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方面,降准将推动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快速增长,助力稳增长。”

至于降准对股市的影响,连平认为,虽然对改善预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短期内对股市影响可能有限。“降准能够增强市场信心,对改善预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长期来看,降准对股市的正向作用可能更多的体现为获得政策支持企业的股票成长性更好。同时,降准对期货等其他市场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